2025年江苏扬州维扬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押题库.pdf
2025年江苏扬州维扬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押题库
一、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根据历史常识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南宋时期,金、宋以黄河、大散关一线为疆域分界线
B. 随着楚汉相争的结束,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C. 商鞅变法以军功制打破世袭制,以分封制取代郡县制,成功打击了封建旧贵族利益
D.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喊出了中国农民起义的第一声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A项错误,南宋时期,金、宋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B项错误,楚汉相争结束后,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秦朝灭亡,而战国
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C项错误,商鞅变法以军功制打破世
袭制,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和传统,惹人垂涎的食谱当中也会蕴含着政治家们的治国思想。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伊尹提出“调和五味治天下”,辅佐成汤灭夏
B. 庄子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提醒当权者要无为而治
C. 孟子提出“和羹调鼎”,以此说明君臣之道
D. 韩非子提出“和如羹焉”,强调秩序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伊尹是厨师出身,后治理国家提出“调和五味治天下”,辅佐成汤打败夏桀,建立商朝。
B项错误,“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提出的,在当时“烹小鲜”不宜经常翻动,否则就碎了,表达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C项错误,《吕氏春秋·本味篇》记伊尹以至味说汤,把最伟大的统治哲学讲成惹人垂涎的食谱。这个观念渗透了中国古代的
政治意识,所以自《尚书·顾命》起,总把做宰相比为“和羹调鼎”。
D项错误,“和如羹焉”出自《左传》,意思是:和谐就像做肉羹,配料、火候、味道要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
太重就减少调料。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臣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
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
礼制,百姓没有争斗之心。“和如羹焉”强调的是君臣的相处之道。
故正确答案为A。
3、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
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下列事件均在这13年间发生的是:
①平型关大捷
②《新民主主义论》发表
③西柏坡会议
④洛川会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延安的13年指从1935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陕北安定瓦窑堡,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
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部分人员在陕北吴堡川口东渡黄河。其间共约13年,是为延安13年时期。
①正确,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
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
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②正确,《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于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讲,原题为《新民主主义
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载于1940年2月15日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
③错误,西柏坡会议即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
平山县西柏坡举行。不在延安13年期间。
④正确,六届中央政治局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讨论制定动员全国军民
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进一步确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及各项政策。
故①②④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重要制度的说法,有误的是( )。
A.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指出了察举制后期的弊端
B. 九品中正制在曹丕统治时期施行
C. 郡县制的施行弱化了中央集权
D. 三公九卿制中的“三公”指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在汉代察举
常科中,“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孝廉”科经过汉武帝的倡导推行,后来也成为西汉王朝的定制。在这一制度刺激下,社会上
人们讲究孝行、廉正成为一种风气。但后来逐渐引出一些饰伪、做假等违背人之常情的事,出现了舞弊、贿选之风,造就了
一大批伪君子。《抱朴子·审举》评当时风气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意思是被推举作秀才的人不认识字,
被荐举作孝廉的人不赡养父母。
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后来各参与方
基本遵从这种不成文规定。九品中正制就是由中央政府统一设立中正官及其属吏品评人才,依据世、状、行(“世”是家世出
身,是对人才的门第出身、家庭财产及地位等进行审定;“状”是才能表现,是基于“唯才是举”理念对人才的才能状况进行综合
评价;“行”是品德品行,是对人才的政治品德进行考察品评)三大标准,将人才划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
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以此作为官员选拔任用的依据。
C项错误,郡县制在秦汉时期盛行。郡县制是由国君任命官僚,郡守或县令做得不好可以被撤掉,即官僚不能世袭,还可以被
国君任免,这样强化了中央集权。
D项正确,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称自己为皇帝,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秦始皇是始皇帝,对于下面的官僚体系,李
斯建议设立三公九卿制,被秦始皇接受。“三公”指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九卿”是泛称,泛指众卿。太尉管军务,丞相管政
务,御史大夫管监察,三者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5、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利用网络视频技术让不便于出庭的证人远程作证,这体现了( )。
A. 科学技术对立法的作用
B. 法律对科技发展产生作用
C. 科学技术对执法活动的积极影响
D. 科学技术对法的适用产生作用
『正确答案』
D
温馨提示:免费预览已结束,付费可查看和下载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