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嘉兴南湖街道下属国资公司招聘笔试押题库.pdf

2025年浙江嘉兴南湖街道下属国资公司招聘笔试押题库

一、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下列场景出自某部以“竹林七贤”为主角的电视剧,其中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

A. 书桌上摆放着《四书章句集注》

B. 在野外露宿时以烤红薯为食

C. 街上众人围观乡试放榜

D. 院内栽有葡萄树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其常在当时的

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A项错误,“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

典。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

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确立。因此,“竹林七贤”生活的年代不可能出现《四书章句集注》。

B项错误,红薯,也称番薯、地瓜、甘薯、山芋等。公元1593年,中国甘薯之父陈振龙引进红薯。陈振龙是明朝万历年间

人,因此,“竹林七贤”生活的年代不可能出现红薯。

C项错误,乡试是明清两代科举的第一级考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一次。因考期在八月,正值秋季,所以乡

试又名“秋闱”。科举从隋朝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

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竹林七贤”生活的年代不可能见到乡试放榜的场景。

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将葡萄引入中国。因此,“竹林七贤”生活的年代是可以栽种葡萄树的。

故正确答案为D。

2、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闭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十四冬”是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全国综合性冰雪赛事

B. “十四冬”首次以省区市为单位组团参赛,共有3000余名运动员踏上赛场,创历届全冬会之最

C. 参赛代表团中,有26个代表团获得金牌、40个代表团获得奖牌

D. 高亭宇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项目中夺冠,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两个项目上摘金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项正确,202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闭幕。作为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

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深远的全国综合性冰雪赛事,“十四冬”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冰雪健儿共同见证中国冰雪蓬勃

发展。

B项正确,“十四冬”首次以省区市为单位组团参赛,共有35个代表团3000余名运动员踏上赛场,创历届全冬会之最,其中17

个省区市第一次组团参加全冬会。

C项错误,参加“十四冬”的35个体育代表团中,有26个代表团获得金牌、30个代表团获得奖牌,“十四冬”参赛代表团金牌奖牌

覆盖面实现大幅提升。河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等地自主培养的运动员站上领奖台,冰雪运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

D项正确,短道速滑成为冬奥冠军“含量”最高的项目,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等8名冬奥冠军参加角逐。此外,高亭宇在速

度滑冰男子500米项目中夺冠,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两个项目上摘金,徐梦桃获得自由式滑雪空中

技巧混合团体的银牌。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3、下列与物体运动相关的说法,有误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 速度很大的物体的加速度也可以为零

C.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可以一直不变

D. 很大的力作用在物体上,其做功可能为零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若两个相互接触,而又相对静止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只具有相对滑动趋

势,而又未发生相对滑动,则它们接触面间出现的阻碍发生相对滑动的力,称为静摩擦力。例如用力推大箱子,箱子没动是

静止的,但是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此时箱子受到与推力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B项正确,速度是衡量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衡量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速度和加速度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

系,速度很大的物体的加速度可以很大,可以很小,也可以为零,例如匀速行驶的高铁,速度很大,加速度却为零。

C项错误,速度是矢量,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在曲线运动中,物体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曲线的切线方向,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D项正确,功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所以就算力很大但是在力的

方向上没有位移的话,做功依然为零。例如竖直拎着一个很重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走路,虽然在竖直方向上施加的拉力很

大,但是物体只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在拉力的方向上位移为零,所以拉力做功也为零。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4、“平行宇宙”是现下火爆的文学、影视题材,其概念衍生自下列哪一个经典的物理学实验?

A. 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

B. 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

C.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D. 让·傅科“钟摆实验”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错误,在16世纪末,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得快,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是这么说的。伽利略当

时在比萨大学数学系任职,他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让大家看到两个物体同时落

地。

B项正确,薛定谔的猫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是指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

里。镭的衰变存在概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

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的猫”。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则必须在打开容器后才知道结果。该实验试图从宏观

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

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薛定谔的猫还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问题和哲学争议。

C项错误,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把两头带有金属球的6英尺木棒用金属线悬吊起来。再用两个350磅重的铅球

放在足够近的地方,以吸引金属球转动,从而使金属线扭动,然后用自制的仪器测量出微小的转动,从而测出了万有引力的

参数恒量。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验证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出引力常量、地球的质量以及地球的平均密度,被称

为“第一个称量地球的人”。

D项错误,1851年法国科学家让·傅科当众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根长220英尺的钢丝吊着一个重62磅重的头上带有铁笔的铁球

悬挂在屋顶下,观测记录它的摆动轨迹。周围观众发现钟摆每次摆动都会稍稍偏离原轨迹并发生旋转时,无不惊讶。实际上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使得地面并非惯性系,从而在地面上看,向地球自转轴运动的物体受到沿纬线方向的惯性力(科里奥利

力)。傅科的演示说明地球是在围绕地轴旋转。在巴黎的纬度上,钟摆的轨迹是顺时针方向,转动周期为30小时。在南半

球,钟摆的轨迹是逆时针方向,而在赤道上将不会转动。在南极,转动周期是24小时。

故正确答案为B。

5、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于2014年10月签约,共同决定成立( ),银行总部将设在(

)。

温馨提示:免费预览已结束,付费可查看和下载全文pdf!

备注:VIP会员可免费下载网站所有资料。

价格: 18.00 元
VIP会员免费终身会员免费
温馨提示:登录付款后可永久阅读隐藏内容。 付费可读

标签: 笔试题库